大凡笔杆子们都知道,在过往的文稿写作经历中,“走麦城"多半是因为文章的高度不够,领导几句“没高度没深度没力度"就把一夜辛劳枪毙进了废纸篓。当然,享受成功的喜悦很多时候也是因为高度,一篇文章因为立意高远而先声夺人,在众多文稿中拔得头筹,会让写手们高兴半月。但高度问题往往只有高手才深得其中三味,对大多数人来说,有没有一些得其门径的方法呢?老秘以为,大体也有一些: , N' F" [+ k; a$ d6 h8 X5 U, E N" O1 p( o+ ^7 x6 _# I; z
3 p* j/ L7 G( R u
" S I7 i( I l% [& ~1 i. @
一要站到全局和中心去考虑问题。我们经常讲在机关单位写材料,是关起门来当领导,换位思维写文章;又说身在卒位,胸为帅谋,都说的是写文章视角和思维问题很重要。领导说话和上级部门谋划工作为什么站位高?因为他的方位和视角!当你站得高、处于中心,自然就会看得远、看得全。所以,要解决材料中看问题的高度问题,首先要解决站位和视野问题,要尽可能从全局、从更长远、更宏观的层面分析研究工作,尽可能从交办文稿任务的机关和领导的角度思考问题、阐述观点,这样就会避免流于肤浅、失于简单。 $ T& U \* b! F& ~4 W 0 X( p1 U# Y; e6 c) _6 S" p" ~' K7 b$ [# M" s
8 Z8 n+ J) G( G2 R& l
二要用上级的部署和要求统筹工作。所有的机关单位,都是一级一级地在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的,所谓文章中的高度,就是指符不符合上级的总体安排、最新部署,符不符合上级的大政方针、指示要求,只要把咱们的具体工作与上级的指示要求结合起来,文章就有高度,工作就有深度;反之,就会就事论事、井底之蛙,浅而无味。所以写手要善于用上级的说法“戴帽子”,注意尽可能使我们手头的工作跟上级的“高大上”结合起来、联系起来。' g4 f9 B3 T' I E5 z. i
A! O* ]) @2 _5 v6 K; e$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