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 h* `6 ]1 q. l4 s, ^8 n" h0 D) H+ p. _. _4 Q
在起草工作总结和领导讲话中,怎么做才能让文稿有高度和深度?
* S+ w1 C8 @9 H9 R# @0 c; u. v. J7 }, N1 v
笔头客建议:
* O2 W9 P' r c+ z6 Q/ A9 C2 h$ W' n4 S; L1 ?
; |7 Q. ~8 c8 Y( B }7 Y7 G 很多朋友没有思路,高度不够。思路打不开,文题对不上。不知从哪儿想起,没思路,想知道一般公文的写作思路。先说思路,再说高度。; k+ r, w3 `4 ]7 N& v0 ^3 I4 a3 k
5 W8 c$ X- x: y/ U1 v2 y" D
# r K& J# w3 p% c4 B4 M4 ]
思路思路,其实路并不是从思中来。公文写作的思路,最开始是从老老实实、反复不断的写作模仿中来(写作时间三年以上的可以直接无视前半部分)。如果没有刚开始的照葫芦画瓢,只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老笔头一向认为,公文写作的思路有一个“守、破、离”的过程。说“守”,就是刚开始写作的时候,不要异想天开、天马行空,要规规矩矩地按照公文的行文思路去对照和学习,写年终总结,那就是要按照今年怎么看、明年怎么干去写,该分析问题分析问题,该部署工作部署工作;写民主生活会发言,那就是要讲认识、找差距、谈措施,等等。在对照写作的过程中,不断地固化自己的思路。说“破”,就是在经过一段时间积累后,基本可以掌握怎么写不会跑偏、不会走样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有一些自己的创新思考,但原则上还是要遵从正统,不然就NO ZUO NO DIE 了。说“离”,就是已经熟练地把握了各种文体写作的技巧,这个时候可以随心所欲地进行创新和创造,因为符合规矩的思路已经烂熟于胸了。
+ r/ n+ h1 ^* a2 m0 a3 @3 d- w) H/ X" n! o/ Q2 x
2 s% U& g* L: s- r' I) q: R
再说说高度。说高度不是让小官说大话。那么高度从哪里来?一是从站位上来。就是无论你身处哪一级,至少要站在高出你一级的立场去思考和把握问题。比方说,县一级的工作报告,在写的时候,就要把县里的工作置于市整体工作中去布局。这样就不会让人觉得你总是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二是从辩证中来,如果大局体现的是站位的高度,那么辩证体现的就是思想的高度。就是讲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发展地看、矛盾地看,这样会让人觉得你战略思维很强,看得清楚、看得长远,也是一种有高度。三是从本质里来,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通过表面的工作,给大家阐述普适的道理和规律,这会让人感觉到你的文章,是跳出本单位来思考和认识的,这也谓之高。核心来讲,还是要把上级的各类讲话和精神学好,从中把思路打开、把境界提高、把眼光放远,这样写出来的东西才真正体现高起点高站位,否则一位地引用大领导的讲话,那只是虚高而已。(摘自公众号)
9 g; L6 r" z- S8 U, e- n* w+ r9 O( ~
5 B- U5 X$ f5 T9 J/ t3 ?
" H% |7 W: c- A, y$ c
& n9 ~; P) g0 m#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