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宾】341号同学小晴) N6 }+ [2 J2 i" G' q, U* p. x
: D* |) D/ {+ y0 o# e% ]' h; u3 S, r
$ ^- @: M) l% y, W V3 ^ 求“新”求“变”的思维实质上是隐藏着一种心理自卑。——你怎么看?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前段时间,好像某官说过对于有大争议的官员要重用呢.两说,可以说是自卑,也可以说是超越,挑战,心理学上讲的话,求新求异都是渴求关注,所以可见一斑。" O2 h* b/ u; G
9 B! @( ^4 v I& D6 Z6 F2 y1 \ k- V _
【编剧】128号同学问道+ Q/ i; Q4 b3 C e2 \9 l
& i3 V3 l1 i/ e8 n$ y
& F l' [' P! i. p L- u
在我们这领导要求把该办的事情办到位了不出程序上的错误就ok了 在基层求创新谁会在乎?对于写材料的 工作年年就是那么几样 。除非你很牛逼 给你们书记写篇文章刊登在求是杂志
( U+ C$ I7 i1 J
2 E; a$ B0 e5 y% u
【嘉宾】301号同学渃晞
& i% i }5 r, |
% i6 ~; Y$ z1 [- n9 e: T- W
. L. \3 i9 ?# |8 _, O2 d* B& Z 我认为部门不同,任务不同,对创新的任务也不同。有的是宣传任务,关乎软实力;有的是经济任务,关乎硬指标;有的是监督任务,关乎行政执法社会稳定;有的是党建人事,关乎后勤保障。这样,他们的创新标准当然也是不一样的。举个例子:上面提到的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其创新侧重点当然是新思路,新理念,新产品,新体系,化无为有,化散为聚,化旧为新,化虚为实。但是像城管局,他们是执法部门,按照规章办事,侧重维稳,他们的创新就在于怎样把工作效率提高,工作落实到位,工作品牌的形成。把工作做得比以前更好,本身就是一种创新。所以求新求变,我认为没有不好,也与自不自信关系不大。近代历史人物很多是很聪明的,他们要做的也是造势。我们现在很多工作也是要造势.我给你一个思路,在行政系统工作,要多考虑如何更好的把体制用好用活。是不是满腔热血全心全意为人民,后来遇到问题没有办法,是不是有很多东西觉得推不动了,不了了之,最后叹息体制问题?光想着干,干得出什么东西来吗?解决得了问题吗?要是真有本事,就把体制用活,把你的队伍带好了,把你的群众问题给解决了,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这个才是钉钉子。有的事情短期内是推不动的,但是必须要有人推,不但自己要推,还要营造氛围大家一起推。这个才是功成不必在我。你有这样的心,我觉得你可以,但是要正确的看待和运用体制。# o1 Y6 I, q ^& D
^ _% W. }0 l1 @1 A j
& j$ m/ ^" I# ? e【主持】228号同学柳啸风 t% e, x* r0 ~. k# |# K! x
5 k Y. Y: n! F# h- y" @) |& @; K3 y8 _* e
记得有一篇领导讲话上说,踏踏实实做好工作,切实履行好职责就行了,不要为了创新而创新,有些创新说白了就是违规,带来后患无穷。要放在整篇文章里来看,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起码分析了一类人群的心理。任何事都不要走极端,有些领导的确是整天创造新思路、新说法、新设计,搞得下面团团转,特别是苦了写材料的。一个思路抛出来,下面就得跟着写一大堆材料,造业务来印证领导的英明。上.其实各位如果想当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作为的政治家的话,除了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写材料外,而要多睁眼看现实,看看真实的中国、真实的社会和真实的人生,不要被文字所遮蔽了视界。为什么大家毕业出来人会有迷茫,除了理论和实践联系不够紧密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现实和书上所描述的大不一样。而且,我也无意成为领导,这是真心话。在仕途上没有什么追求。我说过王的文章是分析近代历史文化,提出的理论观点,不能割裂来看。那篇文章在网上竟然没有,估计太老了。而且你所谓的“新”,很多还是停留在概念上的,基层从事具体业务操作的人就知道,能按规定将手头的任务完成已经很不容易了,说那么多创新意义不大的。有的“创新”还是半拉子工程,又马上有另外一创新工程要上马了,二年前提过的东西,基本上没人记得了。是啊,大家都在造势,都在务虚,很多真相就在这种滔滔不绝的汇报中被遮蔽了。所以我看到习总提出要有钉钉子精神,一锤一锤地钉,真的很亲切。觉得习总是从基层走出来的人,知道基出的积弊,知道一些官油子的嘴脸。有个别干部把一些稿件背熟,一有机会就滔滔不绝,显示自己的才华和知识,想让人觉得他很干练。
* ]# m& {- _; k9 z 以上内容摘自文稿评改演播室QQ群366351120的即兴讨论。
" ~* y7 S- Q% ^; M! \! W7 A4 G- e2 x, O!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