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一篇综合文稿的基本程序 , [: O. ^6 L$ T
! r2 F. G+ X9 j3 m4 V7 T
I/ {. @! w0 Q( x* b4 g
! `5 F' U0 d) Z* [' D审核一篇综合文稿就像加工一件产品,也需要一定的工艺流程。有些产品之所以显得粗糙,或者只能算是次品、残次品甚至废品,都与加工过程是否精细密切相关,要想出成品乃至精品、上品,就不能不在工艺流程上多下功夫。根据多年的经验,从接手一篇文稿,到对其进行审核修改,到提交领导审阅,到付诸印刷装订,大致需要以下五大步骤、15道程序。 4 H1 ^3 R( K2 C
+ B: |$ u; E# q4 C q, ?: }
一、准备阶段。这个阶段非常必要,切不可拿过稿子来就盲目动笔修改。
# S2 h0 h" q$ t: K4 F* R4 D$ }# J2 y, ]) p* B
1、明确要求。比如文稿主要阐述什么观点、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等。如果领导没有明确要求,也要从初稿中把握文稿的主要观点,看观点是否恰当、是否明确,内容是否完整,大的结构是否合理,文字粗细等,以便心中有数。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再不成熟的初稿,也是重要的第一手资料,不要轻易抛弃初稿。 7 }" d% g' ^8 t$ m) F9 P
7 o' x5 [6 ]9 H% X
2、了解背景。召开某个会议或开展某一活动,是上级部署的,还是根据需要自己开展的?是首次部署还是前面部署过?以前部署的主要精神是什么?这次重点解决什么问题?活动是我们邀请的还是客人来访?等等,都要了解清楚。
( k, H) q2 Y* k+ a- G9 J9 `, i |( R" B$ d. X1 Y
3、掌握议程。会议(活动)共有几项议程,谁主持会,哪些人参加,这些人与会议(活动)有什么关系,会议(活动)地点在哪儿,有几个领导讲话或嘉宾发言,等等,都要明白无误。这些因素对领导讲话稿的内容、篇幅以及语气等都有影响,必须考虑到。
5 q) z$ {" x/ W- Z" B0 G7 ]% Q K) ~4 ]6 ?
4、文稿定位。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基础工作,可以给即将修改的文稿作一个定位:①是什么体裁,讲话、汇报、发言、主持,还是活动致辞?②对上,对下,还是平行?③对内,对外?④如果是会议讲话,初次开会还是例会?是部署工作的会还是调度会、经验交流会或者是总结表彰会?这些都要弄清楚。给文稿定位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如果定位不准,将会走很大弯路。
: A4 \6 u4 X. M% r% R5 Z2 e. x/ \ i. d2 ]2 i! I$ G
5、查阅资料。根据需要,可从报纸、网络或平时积累的资料中,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了解上级有关会议精神,特别是最新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必要时,也可参考外地类似会议精神。如果会上出台了文件,起草(审核)领导讲话稿时一定先学文件,以便在大的方面保持一致,又不至与文件内容重复。如遇到不熟悉的人名、地名等,要从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如起草市政府领导到宁夏石嘴山市签定友城协议的致辞,就要搜集有关石嘴山市历史、地理、资源、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与我老秘网市交往的情况等。
/ Q; R b7 _: Y" J& P8 v; e" t1 o) Y, v7 e% c1 p8 H
二、梳理阶段。在掌握大量情况的基础上,就进入了对材料的“综合”阶段。主要是通过汇总、分析、提炼,梳理出一个较完整的提纲。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材料是否有高度、有深度、有分量,能否出彩,关键在这个阶段。揣摩、梳理好了,文稿就成功了一半。 * P' ~( [- C. y% ~# M
; \$ |$ ?: t2 {4 S6、锤炼观点。也就是为文稿“定好调”,鲜明地表达出文稿的主旨,这是文稿的“统帅”。观点必须旗帜鲜明,切不可模棱两可。有了大观点,还要有与之配套、呼应的中观点、小观点,中观点、小观点对大观点起支撑作用。如刘慧晏书记在2008年8月市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出了“继续解放思想,努力增创淄博发展新优势”的重要观点,从继续解放思想意义深远、极为紧迫、十分必要和作用重大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全市大规模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大讨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提出淄博要增创十个方面的新优势。这样,几个部分很好地发挥了对文稿观点的支撑作用。
8 X( j2 x! G1 n8 f$ `+ T0 q, n) X% N; a1 p6 x l& x
7、谋篇布局。也就是为文稿“搭好架”,就像搞建筑,首先要精心设计,画出略图、详图,再照图施工。谋划文稿的结构必须服从主题需要,有利于清晰地表达主题。文稿结构除开头、结尾外,重要的是按照一定逻辑关系把主体部分摆布好。主体部分通常有三种结构形式:①纵向组合式,即几个板块的内容是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关系。如市政府领导向市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发行治污减排专项市政债券的说明,就包括动因、总体设想、监督管理、偿债方案等几个部分。②横向组合式,即几个板块之间大致呈并列关系。如2004年市政府领导在全市加快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分块讲“关于工业结构调整问题”、“关于服务业发展问题”、“关于招商引资问题”等。③纵横兼用的复合式,这种很常见。如分析形势,安排重点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当然以上三种形式都是用标题把文章分成几大板块。还有一种自然式,即正文部分无标题,只分成若干自然段,依靠内容的逻辑关系(或者时间先后关系,或者主次关系,或者轻重关系)来摆布。一些礼仪性讲话常采用这种形式。文稿谋篇布局应尽量避免程式化,关键要合乎逻辑。
* G/ j8 ^' T6 i) m9 P+ E/ O5 d
d% Z5 q! ^( D" r8、提炼标题。标题一般分主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是文稿的“眼睛”,是传神之处。一篇文稿的标题往往成为留给读者的主要印象,一定要在这方面下功夫。提炼标题有几点要求:①与内容高度相符。②充分体现观点。③句式相对整齐。如“扎实推进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就不对称了。④语言力求精炼。⑤层次不要太多,一般不超过3个层次,多则乱。⑥防止序号交叉。如“一是……二是……”里面套着“一是……二是……”。
. O% s7 F* \' a
( A! d6 `, z! W三、修改阶段。按照确定的主题和设计好的提纲,进入实质加工阶段,需要全身心投入,充分调动各种能力,挖掘平时各种积累。 - ^$ w7 h% @- h9 T, H
$ @ N: R% K% N c: n5 r( ^9、初改。一般一人改或按提纲几人分工修改。无论哪种方式,①都要有整体观——从统篇来考虑。②都要从领导的高度来考虑。③大到观点,小到数据、术语、提法,都要准确无误。 7 B' q- i+ v, N+ u# n6 Y% _+ m
( S4 u# A8 L2 t. J" [6 D
10、反复打磨。“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如果不反复打磨一定会有疏漏。①初稿形成后,一定与主题和提纲反复对照,修正不足,该补的补,该删的删,该调的调。②要逐句逐字地审核、推敲,努力做到准确、严谨、到位。这个过程一定要反复几遍,每遍都会有收获。有时候说某个材料很见功夫,就是因为经过了用心推敲、精致加工。 # v) h" D L5 o, T4 `
7 G- y; w0 [5 B+ c& ~" R% _11、整体把握。在基本成稿后,还要统篇读一遍,从整体上把握一下。看①重点是否突出;②文章各部分比例关系是否大致协调;③篇幅是否合适,考虑会议时间或与其他领导讲话衔接。必要时,要对文稿作适当调整。 1 m- x' \; h T5 z
! X' N2 x) _4 Z/ Q四、送审阶段。这是付出辛勤劳动后待领导检阅的重要一步,需格外细心。 ! ~( [* v. {: j6 J7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