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炼综合3 J2 O& q3 R) \% N+ F8 q
日常工作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 R( B0 B' |6 J, E# I
有的公务人员听取了下面几个单位的电话汇报或参加了一个座谈会后,很快把大家的意见(想法)理出了一二三,形成了一个成都可以接受的材料(公文)。有的同志却不是这样,要么是理不出来,要么是理出来的东西杂乱无章。讲话、办事也常常会有这种情况。有的人条理分明,有的人则语无论次,文无层次。
" y! \+ m5 N' c/ q* U/ d7 P: | 能不能理出一二三,反映了一个人的提炼综合能力,一个人的提炼综合能力是多种因素决定的,但情况大体相同的人,就要看是否掌握是炼综合的思维方法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8 m y0 T* _8 C4 g/ Z1 {$ D
① 分类。一般按内容的自然属性分。以参加讨论会为例,发言内容若很广泛,可按政治、军事、后勤等项分类;若是专题讨论某个问题,例如政治工作,则可按宣传、组织、干部、法纪等项分类。也可以按所议的主要问题分类。分类之后,把有关的内容,分别放到各类中,这样就综合出来了。& w% ~, B) g. o- }- a/ Z! V
② 抽象。这是一种高级属性的分类,也叫观点综合。就是把所了解的内容提炼成观点进行综合。仍以参加座谈会为例,发言尽管五花八门,但可以从中提炼出几个最能代表发言者中心意思的观点。以此观点来统帅各位的发言内容。留下“骨干”,去掉“枝蔓”,这样就可以把材料综合起来了。
( G3 K9 ]) x7 g( F6 S( O% T0 O* X ③ 归纳。对某个单位某项工作做出估价时,常常需要用归纳的方法。例如要估价本单位管理工作情况,就要对所属单位这方面情况一一进行估价,然后综合,确定本单位管理工作的好差程度。若本单位所辖10个单位,有7个单位这方面的工作较好,就可以说本单位这方面的工作基本是好的。- M/ w. M! {6 C
④ 组合。要了解一个单位的大体情况,可以把这个单位的历史状况、自然环境、人员情况、工作情况,几大块组合在一起(每一大块中又可分几小块),这个单位的大体轮廓就可以看出来了。对一个人也是这样,简历、思想作风、才能、实绩几大块组合一下,就可以勾出这个人的粗线条。8 T& d s- q( \2 L- u- |6 @5 G
总之,所谓提炼综合,就是要学会“按类、分块”去考虑问题,这样“一二三”就理出来了。1 t( [( z; l( @! R; f
条理,条理,有条(一二三)才有理。
* C, F+ |8 y5 j% D. l4 {2 q' R
, l# Y6 V/ F; W0 E$ c7 A. ?8 }& X. c
2.比较鉴别
% ~- l2 i; A% d 比较是认识事物最普遍的方法。古人云,“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B- t7 J; p& n: s) ^# a5 I+ C 公务工作,经常研究问题,决定政策,制订计划,学会“比较”是完全必要的。俗话说,不比不知道,一比就开窍;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都是说的比较的重要。
) k3 ^8 y' ]5 ?/ A6 q4 I9 x 在了解事情阶段,用比较法可以确定哪些信息(材料)是真实的,需要的;在决定如何处理事情阶段,用比较法可以选择最佳方案;在检查落实事情处理结果阶段,用比较法可以找出最佳执行单位(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一生都是在“比较”中、选择中度过的。
& t6 h3 R) K) F& l 比较的根本目的是权衡利弊得失,论证是否可行。
. b+ o% E$ ^; m- R# v- Y3 k% R. D0 ^+ M
比较可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一般方法是:5 M: M0 L. f1 D$ M( M
① 直观比较:大小、高低、黑白、动静等。' T u7 ^9 j( L
② 现象比较:表面比较。2 \' `: G3 W- D7 ?8 i. L
③ 抽象比较:从本质上比异同。: Z+ |" O: Q7 h: w$ `' C
④ 单项比较:某一方面进行比较。. `4 ~) j3 r# j$ W( R
, i" `3 n( J* n# \5 q ⑤ 综合比较:多项比较、全面比较。' t) C' t* g3 C2 E9 ]
⑥ 纵向比较:事物的生存、发展、灭亡不同阶段比较,历史联系比较从昨天看今天想明天。) K$ Z8 V: J( W% i
⑦ 横向比较:不同空间关系比较(同样单位情况;好单位情况;差单位情况)3 X( v- g$ B8 L0 O: e$ k
通常说,前后左右看一年,决定事情如何办。讲的就是比较的方法。作为一名公务人员,如果你打算向领导提出一个方案,那就要考虑,原先有无类似方案,若没有,则可提;若有,则要看一下自己提的方案是否优于原方案,优则可提,不优则不提。还要考虑该方案是否符合涉及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科学可行,方案中所提的措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是否符合上级机关、平级机关的有关规定等等,以上这些考虑都是比较术的实际运用。; l5 ^+ N% |% K
1 P8 z. q* W9 L
3.适度思考1 y O# ^+ z) ~; P* g
公务人员无论办什么事,都要注意掌握一个“度”,努力做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这就要求在思想上首先树立“适度观念”。说白了,就是不要过份,不要忽左忽右。& j* g- O/ {8 u- J' U+ O4 F
“适度思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做到这些,在实践中看,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1 Q7 ~( f4 z9 [0 u; X" c ① 不掺杂人具感情。考虑问题、处理事情要以政策、制度、规定为准,不把个人的愿望、感情、利益关系等掺和进去。这样才能客观、科学、公正。办事才能行得通。
. p2 _9 F1 q6 f- Y; J8 k4 T ② 不赶时髦跟风跑。处理事情、解决问题,一定要看本单位的情况,不要看人家干了,自己也跟着干。这样做,很难把事办好。! q$ Q. Y& v. U8 s
③ 不盲目执行上级指示。上级指示是“放之四海”的,是否适合本单位情况,还要进行研究、“消化”一番,不要盲目“紧跟”、“照办”。即使很具体的指示意见,也只有结合实际上才能落实。不动脑子盲目执行,不是真正地贯彻上级指示,也必然收不到理想效果。
( {9 ^5 o, I4 d2 ^) M" y ④ 不死扣本本、条条。公务人员要学习革命理论和上级指示精神,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和概念。但不能拿原则和概念去办事。死扣本本、条条必然会脱离实际,所出的主意很难做到“适度”,要么“超前”,要么“落后”,那效果是可想而知的。0 g6 f6 t; d2 e: [) |5 r
⑤ 不搞绝对化简单化。评价一个人、一个单位,不要“一俊遮百丑”,也不要“一丑遮百俊”。评价一件事,不要分成简单的两极,要么发降临很,要么糟得很。非此即彼的思想方法是不可能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的。: |* g' n1 r0 {5 C) D& \) R& l
绝则死,适则生。
6 I1 e# M' t- {1 L' x/ t0 j- ^3 ]
2 [: V. @) B* i1 N* D 4.举一反三# l0 S1 I" H( M+ @
某单位一座建筑物,因避雷针失修,招致了雷击。事情发生后,这个单位的主管人员首先修好了本单位所有建筑物的避雷针,又普查了所有的电路、自来水、下水道、煤气管路,防止漏电、漏水、漏气,还抓了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梁病的发生,还抓了车辆的保养,防止出现机械故障发生车祸。
; H# A5 e- }" n, V) k* ~ 从一个避雷针问题想到所有避雷针以及其他方面可能会发生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对策,这种思维方法就是举一反三。这是一种“类推”的方法。从一点推及其它多点的方法。4 m: x* L' g/ ]' p* h
类推,首先是同类相推。例如,由避雷针想起了其它避雷针。其次是近类相推,例如,由避雷针想到了各种电话、管路。再次是异类相推,例如,由避雷针想到了防上传染病的发生,防止车祸的发生。还可以想到其它可能发生问题的地方,
& h' b( V8 |; F; Z 机关公务人员常常接触各种事情,当了解或处理一件事时,要由此及彼的多想一想。要改变“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直线思维,学会“扇形思维”、“幅射思维”。牵一发而想到全身,这样,工作的效率肯定会更高些。
, \5 b% h5 k1 D# i& g& q
8 K1 m" v8 ~8 c9 \+ B 5.触类旁通& _8 c7 K0 @+ f. z: ~; @
只要稍微留心一下科学工作者的传记或有关他们的事迹报道,就会发现,有相当多的人是从某种事物或某句话中受到“启示”,从而开始进行某项科研或使某项研究取得关键性的突破。
6 I$ N4 h! A: M; n: L! o$ {/ X2 } 古今中外,这种例子很多。* S* }: G7 r7 s8 _4 r! d& e& f. v
爱德华.琴纳从挤牛奶农妇那里受到启示,从而发现了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 F' H, t# t; C7 O1 R' A
伽利略从天主教学吊灯的摆动中受到启示,从而发现了摆长定律;$ a3 e( N/ Y( t6 m; f8 Z
阿基米德从洗澡中受到启示,从而发现了阿基米德定律;: N1 ]- {( `$ ^) P" v6 |
陈景润中学时代从老师的一席话中受到启示,从而开始向哥德巴赫猜想挺进;
+ ~. h) O0 s3 l# v1 o* a1 c 吴吉昌从种瓜中得到启示,从而培育出了双层棉的新品种。
- H4 c# E* U1 e$ V ……
& Q6 v+ Z, C! S7 A 充分说,“启示”可以加速人们认识过程的飞跃,成为打开科学领域的一把钥匙。对在科学道路上“山穷水尽疑无路”的人,启示可以帮助他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
; s) u4 |( E( h p 这种思维方法对公务人员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 {* u' U0 N @( Y 所谓启示,就是进行抽象思维,“触类旁通”,通俗地讲,就是想出了道道。反过来说就是“道道”是想出来的。阿基米德同代的不少人也洗过澡并没有想到浮力问题,主要就是没有去想,不想就得不到启示。因为世界上事物之间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联系,有其共性的一面,当接触到另一事物发现其中的一些特性或规律时,与原先头脑中对这一事物的一认识相比较,两种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或共同点就会在头脑中明确起来,于是这一事物的规律或特性便被抓住了。这两种事物“撞击”所产生的“火花”,发生的“连锁反映”,就是启示。这种“顿悟”现象苦思冥想的结果。无所事事的人是不可能受到“启示”的。
0 ]0 J0 j- R* ~" p7 [4 K$ Y! ~ 要得到启示,留心是十分必要的。只要留心,一句话,一个东西,一件事情的发展都可能对思想产生启示作用,新东西、新思想就可能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启示是帮助人类通过知识之河的桥和船,是推动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思维方法。很好地利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创新的愿望,在进入困难的死胡同时,可以打开一条光明的通道。* D+ e5 z5 j" w" K; g1 M4 p
( q7 G8 w# u: x% w, 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