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能够静下心来写点文字的人,多半是有一点思想和追求的人。
1 s0 z3 h" R; k9 `3 X1 [% A' a6 @
! J3 j' J3 ]# t8 p5 u 写作,大概分两种,一种是抒发情感,一吐为快,纯粹的自我心灵满足和业余爱好。另一种是职业的谋生工具,诸如作家、评论家以及各行各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应该说,前一种是心灵的自然流露,情感的自由宣泄,是一件快乐的事儿。而后一种呢,就不那么简单了,是痛苦,也是快乐;是煎熬,也是享受。总之,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M: [& Q( p7 H) i3 O7 q, t
' a9 J' \) ]( H 1997年,我在一个单位的团委工作,从那时起,就开始与文字打交道了。在这漫长的15年里,我写过多少文字,自己也记不清了。我只记得我的第一篇稿子,是一个不到200字的小豆腐块,还夹在报纸的中缝里,就这,在同事面前我还炫耀了好几天。15年里,我写了许多体裁的文章,如领导讲话、经验材料、调查报告、论文、倡议书、决心书、慰问信、演讲稿、通讯稿,还有散文、杂谈等等。这里面,写得最苦最累的就是公文材料。! V7 X1 M5 h: z" C% w# ]
/ E( Q( ?3 p; E# Y! q$ c: \8 l 爬格子的苦与累,不亲身经历,是没有深刻体会的。
( \- A# ], @/ W f3 r6 l
3 _" d( o% [9 T 一是苦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上级出台一个什么新要求,基层单位必须立刻“快速反应”,上报总结或经验。工作刚刚开展,哪有什么新经验呢?遇上这种情况,受命写作的人,只有七拼八凑了,把从前的工作换个提法,或者强行的“改头换面”,用俗话说就是“新瓶装旧酒”,胡乱对付一下。这样的事情在机关里是见怪不怪了。某些上级单位喜欢一段时间,叫响一个主题、一个口号,下面的人只能“应付”加“对付”。只是苦了写的人,“无米下锅”,简直如热锅上的蚂蚁。
! W1 r+ u a5 R q- E& z( W1 J; e, b+ p$ ^) U$ W
二是苦在“翻烧饼”。有时候,领导在布置一项工作时,自己并没有考虑成熟,而是让手下的人先写。等手下的人辛辛苦苦写好了,领导却指出问题,这倒什么,按领导的意思改呗。等改好了,再交上去,领导又提出“深度不够”,要“继续挖掘”,到底该怎么挖,领导也不说。结果,写的人继续搜索枯肠,绞尽脑汁,就这样反复改,改反复,直到领导满意为止。曾经有一年,为了写好一篇在铁道部发言的经验材料,我改了五稿。可谓是头昏眼花,苦不堪言。
! C; r$ ~$ Q5 c1 O6 a/ Z9 L T
0 K% r5 \- {* @& S' n$ N F 三是苦在“婆婆多”。谁都知道,一个领导一个思路。写作的人最怕审核的领导多,都是领导,谁敢得罪呢?这种夹缝中的痛苦,我是深有体会的。为了保护自己,不管是谁的话,我都听,哪怕两个人的观点完全对立,我也说行。完了后,自己一个人冷静地整理一下头绪,尽量把领导的想法都贯穿到文字里,同时再把握一下“一把手”的工作思路,心里掂量一下孰轻孰重,毕竟最后“一锤定音”的是一把手。唉,“婆婆”多,“媳妇”难做啊。/ C( v1 f9 Z, w7 Q$ P; ? ~
* W4 z" y: U/ u7 f! k ^
* E$ v7 i- v2 ]3 i, b# V7 L) `1 E8 ?% ]0 y
在文字中爬行的日子,让我有切肤之痛,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还有身体上的。30岁以后,颈椎病就一直伴随着我,严重时头晕目眩,无法站立。想想那些在领导身边的秘书,成天爬格子,没日没夜,没年没节,还要揣摩领导心思,小心翼翼做人,应该比我更苦、更累。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很多人常常以此来安慰自己。“多年的媳妇熬成婆”,今天的“累”,就是为了明天的“不再累”。想想这一切,我也释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