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是机关公务员的一项基本工作,而初学者在公文写作中常常会遇到许多问题。笔者将长期写作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会和观点提出来探讨,希望对初学者有一点启发。
# e0 g8 Y$ n7 Z: m2 J/ o, q. w3 D8 v2 l/ K: t
一、公文的要求 - j, g1 x& M% h
, h r5 H9 x# _) C' b7 X b% S3 [
公文的总体要求是内容简明、重点突出、逻辑严密、实事求是、体例格式规范,达到思想性、政策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统一。
6 H( Q" {* x" K' P# h5 e" g1 I5 Y2 x6 \$ ]3 Z7 x x
其具体要求:一是内容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规章,符合实际情况,所提措施和办法切实可行。二是行文关系、行文规则,行文程序符合规范要求。三是体例得当,符合规范。四是文种使用正确,标题简明、规范。五是正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表述正确。六是论证有理有据,观点明确,重点突出。七是语言符合语法逻辑,严谨、精练、准确。八是主题词标引准确,抄送机关无误。九是标点符号、数字、附件等标注准确无误。十是文稿工整、字迹清楚,印刷规范美观。/ L" F3 a4 h9 ]5 j9 A; K
! q1 ]8 m3 o6 E c' C% O- K# h/ k公文坚持“一事一议”的原则。公文写作就是为了清楚表述一件事情,所以,在一个公文中谈两个甚至更多的问题往往会出现层次不清,叙述混乱的现象,给受文单位不知所云的印象。7 s ^4 m. a( Q+ ~+ N" I# o
, r1 N" D: O3 W1 Q+ ^- `5 \! v2 ] T
二、公文的结构
* o' W; _* M# b% G* b/ G( ^! I
! @9 s& S# F# e公文的结构是公文写作中需要特别关注的东西,所以要熟练掌握公文的各类结构,并做到了然于胸。决定公文结构的是公文的内容,这就像裁缝量体裁衣,什么样的体型,什么样的身材就选择什么样式,使这种样式能更好的展现穿着者身体的优势。
8 Z; ?2 K6 d0 ?% t
' d! M2 S6 o9 M; _4 g& D8 N公文的结构一般有以下几种:" T4 O) J7 }8 Z; m1 u! @
3 a6 d: w/ S2 P! r3 I' e* ](一)逻辑关系,即按公文所叙述事情的逻辑关系写作,这类公文较多。
0 R( Q" x3 R) i K7 ^$ O% b1 D( d! ~; Z7 W5 O. W* R
(二)并列关系,公文所叙述的事情往往有多个方面的内容,需要从不同的方面把事情叙述清楚。这类公文比较常见。. G B- C9 E+ [) P$ s
: e( B4 Q- U3 @$ k2 {7 i m7 ?(三)正反关系,这类公文体式较少,其写作目的一般以写“反”为主,而“反”又是为了提出建议、要求或下一步工作打算,如通报、调查报告等。
9 q4 B9 n4 Q+ K2 q3 F/ Z5 G! X. l
三、写好公文的关键. Z2 {2 q! `; q( O- _+ H& @- a
! {& z: C- ^) U2 x0 Q/ p" \; v公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有其狭义的方面。每个单位、每个部门、每个人都只是承担工作中某一方面、某一个环节的职能,而这些职能又都具有其专业要求。一篇好的公文就是一个系统,它具有非常专业的内容,并采取了与内容相适应的好的结构,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内容表述相融的专业用语,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亦即内容决定形式。所以要写好公文的关键是打好中文基础,学习掌握公文格式,认真钻研业务工作,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发现不断变化的新事物、新现象。脱离业务专业要求的公文绝非好公文。有的人想求变,想哗众取宠,殊不知在专业内容中无任何变革,无新的工作思路,只一味在结构、语言上追求新、奇、怪,都是失败的表现。所以没有思想的公文只能是公文格式的架子,没有骨肉,没有实践意义,没有可操作性,这个公文是没有意义的。
* M+ g& n4 }2 p4 o1 d: F7 R
# j0 F2 d p c; k4 \, ^8 Y6 U一个部门的公文往往经过长期的发展已固定成一种格式,这种固化包括表述角度、专业用词和叙述语言等,具有很强的部门特色。往往初学者自认为写得不错、在体式和语言上都符合要求的公文,结果受到单位领导的否定,这就是因为他的文章不符合这个专业的表述要求,与固化的格式不相符。纵观公文写作的初学者,一般都有两种分化,一种是抱守原来在学校学习的写作理论,而不深入钻研学习专业理论,得不到专业知识的浸润,往往写出来的东西受到单位领导的否定,感觉到郁郁不得志,对前途倍感渺茫,对自己也没有了信心。另一种是向前辈虚心学习,尽快熟悉业务,深入基层搞调查研究,将专业知识与自身已经具备的理论相结合,提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工作建议和方法,得到单位领导的认可,这是成功的方法。
7 [) r3 I2 Q' i
5 `6 ]7 M9 {- Z0 i! W% ? i9 ~ G$ x四、公文如何出“新”
) y# n4 s. D6 m0 n* o) n o9 }4 S% t+ p% p0 t7 }7 l
如上所述,一篇好的公文要有新观点、新的工作思路,而这里的“新”不是脱离专业常识的新,而是更科学、更具有指导性的新,是对工作深入思考的结果。要出新的东西,就必须依靠长期的工作实践,与实际情况紧密联系,从实践中提炼真实的、科学的东西。在实践中如何去提炼好的经验呢?这就需要先具备较高的专业理论知识,有了这一点,就可以深入基层去发现可行性的方法,有启发性的工作思路,或者通过对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批判,探索出变革之路。5 x0 M: P' Y4 H& K! m8 e% e
* I' f0 E* ~" }# n
公文可用的格式不多,且又十分严谨,但并不是说写作者就没有施展自己才华的空间。只要牢记公文格式的基本要求,不断突破这一专业已经固化的叙述方式、改变照抄照搬的写作作风,为公文注入思想,注入个人的、对工作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构想,就可以出新,可以带有自己的风格。但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作为个人的思想来说,也要经历变革、发展、再变革的过程。因为你的写作方法和思想也可能固化,也需要不断突破自己日益形成的固化格式。而要真正做到求新,就只有在实践中发现、在思考中提炼,再在实践中检验,才能不断找出新的东西,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才有可能逐渐成长为一个成熟的公务员,才有条件写出好的公文。& C" j% ^' K! Z/ A2 T- F/ @
1 j4 n4 t9 k! S
五、写好公文应该注意的问题& n; F. G) U; k. [ X
$ ~, U& E& ]( S2 r
一是公文忌论理。公文的写作依据是政策、法规、上级文件要求和领导批示,而不是论文中惯常使用的论证,说明一个论点为什么正确,为什么成立,这点是初学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公文写作就是要说明一个事情,不需要理论的帽子,只要写明有什么实际情况、要求如何做、需要解决什么问题就行了。
( K) _' G6 Z! l3 W2 W9 C$ N
$ U1 L$ j$ d: Z$ d% X- x3 V二是公文忌形容修辞。公文用词要求严谨,对事物不用修辞去描述,不夸大其辞,避免给人含混不清的印象。公文写作的依据大多数是事实,而对事实的描述最忌形容修辞。一篇好的公文不是靠通过修辞去调动阅读者的情绪,而是对一件事的清楚表述。有的初学者认为学中文这么久、这么深了,要表述清楚一件事情还不容易?其实不然,公文要表述的是业务工作,这就有较高的专业要求,要做到从专业角度去表述清楚,就有一个无限广阔的空间。1 H" p$ u; V7 L9 J
" ^$ W+ T: E# l;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