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与一位长期工作在反腐战线的老领导谈起领导干部应如何保持良好心态、常戒非分之想的话题,他的一番阐述令我受益匪浅: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集合体。人有原欲——食欲、性欲、知欲,此属本然,与生俱在。没有原欲,人类便不可能有追求善、向往美、探索真的原始动力,人们的理想、信念、追求、奋斗的热情,也就无从所出。然而,欲望作为一种生物性,它的趋向又具有两重性,如果控制得好,会使人生的轨迹熠熠发光;如果控制得不好,会使本来健康发展的事业岌岌可危。因此,正确的调节方法是控制过度的欲望,也就是控制或常戒非分之想。
! v; ~. i9 q$ V5 a% h; {4 M6 q+ l
$ \$ r5 l5 H% h9 T0 d 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表明,欲望之于人生,少之则为美,过之则为恶。过度的欲望满足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是一种自我放纵,是走向深渊的迷 。制欲戒贪,历来都是为官者修身做人的第一要则。儒家强调“见利思义”、“克己复礼”,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民族英雄林则徐曾经立碑:“人到无求品自高。”这里的“无求”,就是指没有私欲、没有非分之想。' H. {. G- s {; k* _( W* b1 \
3 e3 ^- S6 J0 M6 l, v: v, Y8 E; h
现实生活中有点儿“想法”和不满足,本身不是坏事,但重要的是绝不能过分。客观物质条件总是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和控制,就很有可能会无限膨胀。“罪莫大于多欲,欲不除,如蛾扑火,粉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因此,该舍弃的就要舍弃,不该留恋的不要留恋,不该得到的不要企求得到。要有知识上的不满足,能力上的不满足,政绩上的不满足,贡献上的不满足,为人民服务上的不满足,而绝不能是权力上的不满足,私利上的不满足。4 J# D2 A/ e% j
) ? m: M% a6 Z 然而,常有一些人在工作、生活中不守本分,不太安分,总有非分之想。不是想着如何尽好自己的职责,而是琢磨着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务;不是想着如何提高自己的能力素质,而是琢磨着如何走后门、拉关系;不是想着如何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而是琢磨着如何多给自己解决问题;不是想着如何多奉献,而是琢磨着如何提高自己的待遇;等等。人有“非分之想”,必有“非分之行”,为了达到某种“非分”的目的,不免作出违背道德甚至违反党纪、违犯国法的事。+ ~2 d; ?& ^& ^' s" g8 T
' }0 d R& L% L4 U4 D1 v
非分之想,表面上看是心态问题,实际上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事关党员领导干部人生的根本。党员领导干部有着共同的责任和义务,这就是按照党章的要求、岗位的责任、道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筑牢思想防线,牢记党的宗旨,不忘党的纪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高尚的精神境界,做到思想防线一刻不放松,精神阵地一寸不能丢。管住自己,管住思想,管住欲望,淡泊名利。) |% _" h* P6 ^. B) H( j& {
6 C! s3 v a3 O4 e% f, u$ y9 j5 l
常戒非分之想,就是要不断增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利益观、需求观和比较观,自觉地用高尚的道德情操丰润自己,用崇高的理想信念提升自己,用远大的目标志向激励自己,用铁的纪律规范自己,坚守精神家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9 L8 W# I, m" r M% Z5 L9 A0 Z8 c7 v% b! Q5 o4 f' ]& i a. {
常戒非分之想,就是要淡化名利观念,在工作生活中正确处理好愿望和现实的关系,做到一事当前自觉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讲党性、讲政治、讲大局,克己奉公,乐于奉献,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a) q+ D7 O( o( M( S3 ]# A+ \ T( S. C; ^' { ]9 l5 c, q
常戒非分之想,就是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经得起考验,筑牢思想道德防线,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不管在什么环境中,都能够心态不失衡,头脑不糊涂,情感不放纵,权力不谋私。做到对组织、对他人、对家庭、对个人高度负责。$ g. w$ K( |1 X& w9 o6 `
& `+ J1 A7 U3 {4 T: v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作为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摆正位子,清醒脑子,看清路子,迈正步子。坚持事事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注意检点自己,常戒非分之想,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纯洁性,做到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H- K- \/ u- S1 ]* X
■ 刘忠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