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输不起”情结深植于中国文化基因中,纠结在领导们脑子里。现代领导者的定义包括政府领导人、首长、企业老总、部门主管、社团主管、校长老师,甚至家长。因为输不起,所以无法接受批评、拒听反对意见、打压异己、逆我者亡。整个社会,每一个角落稍稍掌握一点权力的人,哪怕是保安,也大多输不起:不愿接受批评,不肯认输道歉,从不承认决策失败,不能欣赏对手优秀,闻过则怒,闻功则喜。一旦处于劣势,往往将对手抹黑、矮化、污名化;如果输者拥有权力,那么,权杖就被舞得山响。
8 O q; t1 ~+ Z& L' f! a N: }+ c 朱棣还是“燕王”时,与刘伯温之子刘颢下棋,见局势不妙,发威说:“卿不少让耶?”刘颢正色道:“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朱棣一听,面色发青。这盘棋,朱棣输了。及至朱棣登位,刘颢站在明惠帝一边,明成祖召见,刘颢称疾不至,被捕入京,仍坚持原则毫不屈服,骂朱棣说:“殿下百世后,逃不得一个篡字。”朱棣将他下狱。刘颢不愿受戮,自刭而死。 ; W" m8 `2 T0 @1 l
下棋输不起,要别人让他;政治上输不起,把别人下狱。羞怒自卑至此,却还感叹:“怎么就赢不了他呢?” 4 V3 F# X6 }) ?/ I0 y; x
雨夜读书,“输不起”的故事,喧嚷史册。拥有权力的人,或因无知,或因病态,不惜采用极端手段。
$ b- d0 U1 o- u, L6 O) s2 Q 于是又有疑问――“输不起”的根子,是什么?
) \. [- I# j) J/ a q 是自卑。 " j4 [$ D* C) ]5 w$ D3 ]7 r
相对于“输不起”的,是一种开阔的胸襟、气度、容忍、包涵、雅量、欣赏……这些素质在史册中偶尔发光,却十分灿烂。
, Q, J$ a& @& `5 d5 w 输得起的领导者,我以为首推秦穆公,他派遣三主将伐郑,在崤山之役被晋军伏击,全军覆没。主张出兵的由余自请治罪,秦穆公说:“罪止寡人一身,与爱卿何干?”他穿上素服哀悼阵亡将士,并亲去迎接被遣回的三主将,痛哭道:“使众将军身受奇耻大辱,实寡人之罪也。”承认失败,是何等了不起的胸襟。此所以跻身五霸也。 2 X( n8 q* e/ D' {3 b* `! v
时光流转了几十年。楚庄王围攻宋城,大夫子反前去窥探宋军虚实,巧遇宋大夫华元也在窥探敌情。子反问华元:“子之国何如?”华元老实地说:“惫矣,易子而食,析骸而炊之。”子反又问为什么吐露军情?华元说:“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子反闻言,大为感动,也向华元据实以告:“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子反回来向楚庄王报告经过,楚庄王责问他为何泄露军机?他从容说:“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何以楚而无乎?”楚王默然。
8 q# G5 \1 V& ? 这段往事的核心是个“诚”,是子反的气度、楚庄王的包容。
( k- l0 i: \6 ?$ [4 Q+ R 输得起,是一种高贵的君子风格,但并不是没有“锅底”的宽容。事关国之安危,那不能输,个中是非,毋庸置�。从历史寻根,将输得起、输不起的故事重现,无非还原人性的尊严与光辉,可以对照那些狭隘自卑的文化瘘管而已。
. T1 X* Z* E# g D 有时我想,社会大众是不是都有个共同死穴――“输不起”呢。
5 P( u2 u4 \3 S( A 得罪大家了。敬请鄙视。
* M- h0 D6 J& [4 ]* U% e2 n3 L# v M (摘自《新民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