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 Z1 Q" f0 @) ?. c6 t# r" k9 s/ Y5 W# i. \" g
继《新时期的党建工作》、《实践中的思索》、《奋进在红旗下》、《多角度看问题》之后,任克礼同志于2011年10月又有新著《从政感悟》出版,把参加工作、入党近60年来最深刻的感悟结集付梓,读后感佩之情油然而生。6 ]/ g- D4 l" q, x9 B2 [5 b9 C0 R
" x. p9 H) I9 T, N; r
仕海有涯学无涯。胡锦涛同志强调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从政感悟》是克礼同志退出领导岗位后,学而不止、资政立言的新成果,这种“活到老、学到老、为人民奉献到老”的精神和追求,是党员干部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人品官德的榜样。
& h$ t: p7 a [ `$ F
/ o; U0 V- S/ Z' p/ a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纵阅《从政感悟》,全书17万多字,内容丰富、观点鲜明、见解独特、文风朴实。作者梳理了自身半个多世纪的人生阅历和从政感悟,从党的建设、领导班子建设、选用干部、关爱干部、用典型推动工作、如何观察社会、处理敏感问题、回顾自身人生经历、真情献人大、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站好最后一班岗等十二个方面,推心置腹,娓娓道来,有的是对如何把握新形势、提高执政能力的深入思考,有的是对建强建顺班子、做好群众工作等重大问题的睿智认识,有的是对自身成长成才、改进工作方法的理性总结,讲了很多真话、实话,令人或清醒忧患、或茅塞顿开、或催人奋进。
, K! F7 \7 ^! U8 {1 c7 S
/ o1 C0 D/ z2 C' C2 a. H; r7 Z; K& j 行之以躬,不言自信。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读到克礼同志牢记党恩、忠诚履职的坚强党性,与时俱进、深谋远虑的宽阔眼界,勤学刻苦、奋发有为的热情干劲,克难攻坚、勇于探索的钻研精神,联系群众、执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务实创新、严谨周密的领导艺术,严于律己、宽容待人的平和心态……克礼同志从一个农民子弟、产业工人成长为一名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足迹遍布安徽、云南、河南等地,下基层、搞调研、察民情、破难题,所到之处、所做之事,处处展现出一个共产党人的责任和担当。掩卷遐思,给人颇多启迪。4 d! d- ^0 Q9 e; z
/ n4 h1 S& E( x: {, F P, e- N ――爱党、忧党、为党、忠诚对党。这是贯穿《从政感悟》全书的主线,也是克礼同志政治品质的真实写照。正如书中自述:“频繁的迁徙,频繁的换位,易也好,难也罢,作为一名中00员,我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时刻听从党的召唤,一声号令,义无反顾地走遍天涯海角。”把党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是每个党员的应尽之责。克礼同志分管组织人事工作多年,对如何搞好新时期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有很多思考,本书中也有诸多新的见地。比如,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权力与责任、做人与做官等八个方面的关系,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
& o( M0 A' @( B" u" F, S/ Q& ]! i& G8 t8 o9 _# O2 o( Z+ w- b
――亲民、爱民、重民、为民谋利。党员的感情往哪里用?要全部用于人民的事业。克礼同志认为领导干部要实施领导,必须有一定权威,而这个权威,靠上级封不出来,靠压力压不出来,靠小聪明骗不出来,能够靠的是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上来。克礼同志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比如,克礼同志牢牢坚持问政于民,围绕如何抓好社会稳定、如何实现社会公平、如何稳定物价房价、如何加强安全生产、如何提高幸福指数等热点难点,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当拜人民为师,常怀爱民之心,常动亲民之情,常施惠民之政,常行助民之举。3 c( d# {* G$ {6 X" K4 B: b+ g4 g* g
, Y. Y) D( e; P. V5 O! G: ]4 D ――勤学、勤干、勤政、勤奋履职。非学无以成才,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不勤政履职就难以有所作为。《从政感悟》里,“勤”字的踪影无处不在。勤奋玉汝于成。克礼同志以“勤”创业,无论是当矿工和管理员,还是做基层和市级领导干部,抑或担任省部级领导干部,始终注意勤学勤干勤政。恰如克礼同志所说,“天赋是父母给的,个人无法挑选,完全由不得自己;机遇是组织上提供的,个人无法强求,完全是被动的;勤奋是自己的,父母也好、组织也好,无法替代,完全靠自己”。业精于勤荒于嬉。克礼同志的勤奋和取得的成绩,无不给人深刻启示。
: g2 ]9 ]+ T, r$ g1 U+ ^. X5 F& y5 o( I
以下是原文摘录:
% c5 M$ j: C H$ ?4 K' W! D/ E
5 y' }& h# ` y# M任克礼:有些干部看到了问题却极力回避, 更不去涉及;实在躲不过的话就去应付,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造成群众进京材夜思量升高,矛盾向中央聚集。新月认为造成这样的原因是这些干部不是从工作出发、从大局出发,而是计较个人得失、仕途升迁,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所以才会采取拖、躲、瞒、压等措施消极应对。改变这种局面,需要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就会杜绝越级材夜思。
S, W) G7 r1 d- y
# `- p" |+ |. R( x1 k' h' S5 K1 F任克礼:一些地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之所以屡禁不绝, 就是因为政绩和个人利益、个人升迁挂钩。按照正常的公共财政支出程序,政府部门制定的年度预算案必须先提交人大审议并通过。但人大代表审议往往走过程,使财政成为某些官员的“取款机”。新月认为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除了要加强上级审计和监督外,还必须充分发挥民意的作用。只有还权于民,重大事项由公众参与决策,并接受公众监督,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F d& d" M/ l( M$ @0 \+ K9 t
8 w# f+ E0 [ K4 g. h任克礼:不讲真话是对党和国家的一大威胁。这主要是在现实生活工作中,说真话很容易受到打击报复,所以官员们才不太敢说心里话。只有听到真话,政府才能制定出科学决策,只有对老百姓说实话,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新月认为,让官员习惯说真话,必须打破“官本位”的传统思维,为说真话、说错话解除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制度,成本考量,让不讲真话的官员得到惩处,让讲真话的官员得到提拔重用。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就是加强对公权力的制约。因为,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绝对的权力也会导致绝对的谎言! + g* D# g, Q* B% p
4 |& m: t- T* ~# G; V
任克礼:个别地方领导缺乏民主, 喜欢任用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善于吹拍的人。这是造成当地政治环境紧张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民主集中制贯彻好,培养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还要加强对一把手的教育,上级对下级的教育。个别领导作风霸道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单靠班子成员解决这些也有困难,因为一把手往往需要的是助手而不要对手,不喜欢听反对的话。只要这种现象存在,假话就会流行。
" ^5 a6 n- D. u* B9 b b9 j5 j5 s" ]0 O
任克礼:人和“官”虽都是社会的产物,但“官”依附于人。做人一世,做“官”一时。做好人是做好“官”的重要前提。要想清清白白做“官”、踏踏实实干事,首先必须堂堂正正做人。的确,只有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才会是一个好官。只有这样的官员,才会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得失,真心带领群众艰苦创业,积极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成为老百姓称道的官员。 7 s1 r9 j' E$ _; A* k
2 q8 J1 k& y$ M1 |4 L8 V任克礼:拥有多大的权力,就要负多大的责任。权力用好了,就会造福人民;用的不好,也会造成危害。可是偏偏就有很多人重视权力,忽略责任。他们视权力为“私有财产”,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办坏事,严重的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要想处理好权和责的关系,就应该象任克礼所说:“我们留下什么?我们干了什么,我们回报什么?”想通了这几个为什么,就会视人民群众如父母,对人民群众一往情深,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就会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掌好权、敢负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 t a4 c2 ~# u3 C* c$ D- o, o7 N& D' Q# W6 e
任克礼:党员领导干部身处领导岗位,担负有“正人”的职责,又具有“律己”的任务。的确,“己不正,焉能正人”?如果自身缺点、毛病很多,批评别人就理不直气不壮,工作中就很难有凝聚力和号召力。要想改变这种局面,也必须象任克礼说的那样,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禁止别人做的,自己先不做。真正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能力,严格要求自己;对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规定,检点自己的行为。只有真正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才会为下级和群众作出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