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思维是写作思维的核心。作者进入构思阶段,首先需要的是联想,如刘勰《文心雕龙·神思》所言:“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而无论是主题的确立和提炼,还是材料的获得和挖掘,都有联想思维的火花在闪烁。没有联想,就没有写作和文章。因此,重视联想能力的培养和开发,能够优化思维结构,提升思维品质,使我们的写作构思具有灵活性、开阔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等特质,进而突破思维定势,写出内容丰富生动、主题深刻新颖的文章。
9 e' K1 L' e' S! i 一、 应用相关式联想放飞运思的翅膀——由此及彼,思接千载
2 j1 b. ~ Z0 q( h4 v+ N7 I& H. ? 相关式联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维活动,这其中有由于某人或某种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者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例如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就是一例,其基本思路如图所示:1 N' z# s. L+ Q7 i, S& X5 Q4 ?! B
写作的构思活动常常伴随着丰富的相关式联想,其中涉及有关的概念、思想、事件、情境、感受、体验,等等。例如以“爱”为题的作文构思的联想: 1 j4 r/ b* y/ ]: q- C- C
概念:“爱”! ~ Z$ J0 Z! p% \. W4 M
思想:爱是人类发展的润滑剂……
1 i9 A y. o$ T& B 事件:爱的故事
4 r) }* F3 j! m+ W& M 情境:爱在天堂……
6 X0 N! r/ h8 {# z% o7 V 感受:爱是美……9 {" I, ^9 n5 A" h' T5 @
体验:爱是骨头里冒泡泡…… T! Z4 F, {& l: Q3 B8 E
……9 R4 b; D5 n' P# @) H/ C
可以这样说,构思阶段就是联想思维活动的过程,联想越丰富,文思就越活跃,脑海涌出的可供选择的材料和观点就越多,就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 ]2 ^9 z: G J; f. d 掌握相关式联想的方法,要注意把握其类型特征:: ~3 H% _: W& X0 q' F" u& C( D) V
1.外在相关的联想( _7 q, V# F0 \0 Z3 a: {0 x5 ?
这常常是由事物的外在相似所引发的联想,上文所示由“街灯”到“明星”的联想便是一例。再如欧阳修《秋声赋》:
2 V! J* t9 s0 d3 G;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 H+ }8 y( }, W( {8 Z 由淅沥砰湃的秋声,想到波涛声和风雨声,想到金铁之撞击声,想到军队的行军声……正是由于它们外在的声音相似从而引发了作者的联想。7 o: ?0 x( G% ~0 d9 y7 f' y
应用这种联想构思的关键是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维可以在对比中展开,也可以在类比中进行,或者在排列中发散……总之,联想的方式不拘一格。例如赵丽宏的散文《峡谷》的构思是在寻找不同事物的相似点中进行的。作者抓住了自然界的“峡谷”与“生活——文化大革命——我们国家噩梦般的大峡谷”的共同特点:难以逾越。告诫人们必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才能像江河冲出峡谷一样战胜生活中的种种“峡谷”。如果模仿《峡谷》的构思,在动笔写《大树与绿荫》一文前,进行相关联想,大树洒下一片绿荫,实质上应理解为歌颂“奉献精神”或责任心。从相似角度联想,自然界具备这一特点的常见物象非常之多,如“小草”、“蜜蜂”、“明月”等。比如:小草增添一分春色;蜜蜂酿造一份甜蜜;明月呈现满天银辉……联想可以由自然现象到社会现象,由“形似”到“神似”,沿着这一特定的情境展开思路,就能引发出“只要我们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的议论。, J; ?% X' s; c7 U5 @ q! U
2.内在相关的联想/ o5 H+ }- d% Y6 C7 h
这种联想就是要找到事物之间内在的联系,在事物之间的内在关系上架起桥梁。考察事物之间的部分与整体、原因和结果、历史和现实等关系,以小观大、见微知著,对比比较、正反思考、纵横联系,都是这种内在相关联想的实际应用。例如:
6 I# T3 j1 M9 i 应用这种联想方法的关键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根据结果推断原因。例如,2011年3月受日本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社会上出现我国海域受核物质污染、生产的海盐不安全等传言,此外,由于含碘物品可预防核辐射,造成全国多地出现群众排队抢购食盐的现象。根据这一事件,写作《由“抢盐”闹剧引发的思考》,就是要思考“抢盐”闹剧背后的诸多原因。
, \6 g/ H1 Y+ W' r$ f 思考1:某些中国人缺的不是盐而是大脑
: K4 Q6 Q6 v* }$ h: }: Z: q 思考2:谣言惑众$ s5 A7 B2 c8 o
思考3:“月亮走我也走”的从众心理* M8 W8 O: Y* f0 [! Y" D2 c- ~. |
思考4:一种商业营销策划行为; P2 J- N3 t1 P0 |4 W; {
……
- E; ` J! L# t5 [ 在进行此类文章的构思时,需要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联想,进而选择最佳立意角度。而经过多次类似上述内在相关联想的训练,能够提升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这对促进我们在构思阶段想得深、想得远、想得广,并在此基础上提炼深刻的主题,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能力的提高,是行之有效的。/ \/ |2 i& Z1 |$ I1 k1 q5 t2 ^
二、 应用发散式联想拓宽写作的材料——旁征博引,触类旁通8 N' b* P* _& I6 A2 Y8 v
发散式联想是指由一个联想中心,发射出一系列联想的思维活动。从思维发散方位来看,发散式联想一是多向式的。这是围绕一个中心,思维向不同方向平面扩散。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的一段著名文字便是一例: N) N4 Q* m, r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0 o$ @0 h- `" \" |( Q& ] ~ 围绕着“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联想到古代许多先哲身经磨难,矢志著书的事迹,以此鼓励自己在经历了李陵之祸后,发愤著书,最终完成历史巨著《史记》的写作。
, t' l. \% y& t- u2 i 二是立体式的。这是围绕一个中心立体式的发散,思维的发射点既有纵向也有横向。李斯的著名散文《谏逐客书》就是典范。围绕“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他的思考范围既向历史的纵深处延伸,又向事物的四周扩散。纵的方面他想到秦国的历代君王依靠“客卿”使国家富强的历史,横的方面他想到秦王喜爱的许多物品也来自异国,其具体思路如下所示:
: g% j' Z% o: `$ p" n 作者纵横联想,从上下几百年的历史,纵横几万里的范围择英撷华,旁征博引,使写出的文章既气势磅礴又无懈可击。
* v; u3 r9 @, K" a( [* j/ [$ V 三是多棱式的。指思维围绕一个中心向不同的角度发散,既可以是正反方向的发散,亦可以是不同侧面的发散。例如史铁生的著名散文《我与地坛》中有一段人生与四季的感悟,就是从不同角度发散联想的:
* W5 z1 P" S6 Q1 t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
6 X3 N& g( m& T0 q3 C1 G+ | 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
- C9 n- O; I- z; Y& W. E; P6 p 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 I( ^* K: j- ]# v& v8 V0 \
以园中的景物对应四季,……
( u% @! c" x" g. J5 F+ B" { 以心绪对应四季呢?……4 ?7 @' H7 F2 O; j9 h
还可以用艺术形式对应四季,…… ! Z& F F2 Y+ h
以梦呢?以梦对应四季呢?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零的烟斗。3 y, T! U: ~ |, ~
这段文字充满哲理,如诗如歌,文中将自然界的四季与人生的林林总总作出种种对应,如果从联想的特征来看显然是多棱角发散的,它将作者史铁生对于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表达得丰腴而深沉。4 P: H- }) P7 G3 _3 v5 e
初学写作者,提起笔来写文章常常感觉无话可说,没什么可写,勉强为之,写出的作文也是空话连篇,单薄乏味。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视野不开阔,可供写作的材料不多。传统写作学理论往往认为是写作者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不够,笔者不完全认同这一观点。我认为,作为有一定阅历和阅读量的成年人(中学生、大学生),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已经具备,造成上述写作困境的原因,是思路打不开、不活跃。因此加强扩散性联想的训练,能够开阔视野,扩展思路,在写作中充分调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和记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联想,从而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旁征博引,写出主题新颖、血肉丰满的文章。
4 M. @" p- j7 t 根据不同的作文题型,可以应用不同的发散式联想,挖掘材料和使用材料,并获得良好思维品质的训练。4 U2 E5 n' C8 h/ f' Z5 E
1. 主题指向型作文题——多向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6 a3 K2 U3 s) e/ F, v
主题指向型作文,其题目或材料给定的是一个写作的主题方向。因为主题有具体指向,围绕主题进行多向思考和联想,是扩展思维空间,获取丰富材料的有效方法。* M* s6 I9 i, I4 {
例如《成功属于珍惜时间的人》是一道典型的主题指向型作文题。根据这一主题,层层向外发散联想,可以获取很多写作材料:
) d* V- c$ j8 f8 C 通过这种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能充分调动知识经验储备,围绕一个中心将触角延伸到四面八方,做出尽可能多的联想反应,广泛吸收可供写作的思想和信息,使作文有物可状,有理可说,有情可抒,并能使视野开阔,思路活跃,得到良好思维品质的锻炼。
6 C% Y; C8 g$ P/ x8 T o7 ` 2. 主题探讨型作文题——立体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
1 z% }: b/ S$ n1 s0 s! n7 ]; v 探讨型作文题,没有具体的主题指向,题目本身或设疑或提问,有探讨的空间,如《由……引发的思考》、《……的启示》、《我看……》等,能够引发写作者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地思考和探究。7 W: q+ {5 c. k
例如,如果写作《由“抢盐”闹剧引发的思考:从众心理——月亮走我也走》,横向思考可以联想到: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迷信盲从风靡一时,抢购大潮横扫南北;纵向思考可以层层深入:迷信以谣言形式传播,属狼狈为*,但是还有一个助纣为虐的“帮凶”,那就是——从众心理。至于原因,专家说是因为自我的不完善,导致一个人受暗示性影响极强,也有的学者称是因为心理状态比较脆弱。作为写作者“我”应该怎样看待呢?……问题将会顺着这样的思路继续深入下去。这种写作和思维训练,能使我们的思维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使我们在一个更加广阔的写作天地里采集资料、探究问题,最终练就一种纵横驰骋、游刃有余的思维能力。* B6 y8 }- |; x# y, p0 k) w
3. 主题开放型作文题——多棱式发散联想获取写作材料的思维训练) e; j( C3 t; v% u
主题开放型作文,是指题目或材料是一个话题或者概念等等,只有一个范围,但没有明确的主题指向性,这就给写作者提供了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可以根据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确立主题,选择材料。因此这种开放型作文题,尤其适用于多角度发散联想的训练。
X7 G! a7 E; r' T 例如:作文题《财富》就是一个没有明确主题指向的话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不同角度的思考。如果进行正反联想——“财富”可以产生积极意义,也可以产生消极意义;如果从不同侧面去思考——“财富”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既可以指有形的,也可以指无形的。金钱、收藏、书籍是财富;知识、本领、特长是财富;青春、乐观、自信是财富;甚至贫穷、艰难、坎坷,从磨炼的角度看也是财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财富”,就有不同的立意、不同的材料。如果学会这样多角度的思考和联想,材料不仅不会枯竭,可供写作的天地还很大,万事万物都能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为文所用。1 ?: U, k5 t0 m7 m+ {8 O
三、 应用逆向式联想突破思维的定势——另辟蹊径,推陈出新, E0 w$ C3 U( ^
“文章最忌随人后”。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是写作之大忌。要想写出好的文章,必须要有新意,有独到见解。应用逆向式联想法,能够突破常规思维的框架和定势,求异求变,另辟蹊径,从而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众所周知,文学史上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都是逆向联想的结果。例如龚自珍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就一反古人咏叹“流水落花春去也”等伤春、惜春陈陈相因之陈词,新颖独特,卓尔不群,以积极乐观的精神感动了后世读者。历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能在成千上万的作文中脱颖而出,也正是挣脱了千篇一律的思想观念和写作模式的束缚,另辟蹊径、推陈出新的结果。# W" b. h$ O6 p: h% d
实践证明,应用逆向式联想提炼新意、推陈出新的技巧如下:- B" X$ V1 m* c8 G
1.逆向求证, d' x% s' P0 b" x0 ?; d. g
就是在思考和论证问题时,一是变肯定为否定,或变否定为肯定,使两者形成矛盾关系,如“知足常乐——知不足常乐”,“近墨者黑——近墨者未必黑”;二是运用反义词,使二者形成对立关系,如“玩物丧志——玩物长志”,“皎皎者易污——皎皎者难污”。只要大胆地从事物发展的结果出发,逆流而上,追述原因,由后写到前,从果写到因,我们往往就能发现人们不曾发现的更新、更深的东西。例如,“伯乐相马”是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的,可有篇文章《有感于相马不如考马》却一反传统观念,写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P5 Z! e5 L M! \, U: q0 G
我认为,与其相马,不如考马。考者,即考查,实践检验之谓也。三国时刘备征江夏获“的卢”一匹,荆州相马权威们都说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会妨主。但刘备不为所动,后他遇难时,“的卢”一跃飞越三丈宽的檀溪,救了刘备。真正千里良马,非相能得之,而应靠考才行。
% r9 G/ K% ^( W9 v8 f" C 2.逆向发散% X, ?! H+ e* C4 H1 A! v3 S
有些文章,顺向思维,难免落入老生常谈的窠臼,而逆向发散则可以找到脱颖而出的突破口和立意点。试举一例:
- O' S( g" q( c) _( c7 J) w, R 根据下列材料,以《方法与效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9 j8 D5 ]3 X" w7 t j; Y, `/ ]7 q& o- C3 a 爱迪生交给数学系毕业的助手一个问题——测量灯泡的体积。助手拿起灯泡,一边观察,一边列着公式,还不时地测量着,不一会儿就写满了几大页纸。过了好一会儿,爱迪生见助手还在列着公式。就说:“不用计算了。”只见他拿起一个空灯泡,往水里一浸,咕嘟咕嘟地灌满了水,然后将灯泡的外壁擦干,将水往量筒里一倒,看看量筒上的刻度,很快就知道了灯泡的体积……) K0 [: ]/ J: a. h. C' h1 Q: f9 W
很明显,这道作文题,如果“以科学的方法能够获得好的结果”立意,必然难出新意。构思的时候,就可以将思维的触角向反向发散:
. f: B( ?: `% |3 |9 ^4 Z9 s. j (1)科学方法没有获得好的结果6 Y. O! ~& F/ q1 e j( D: a
(2)正确方法招致的不良效果
' q' J7 }" W+ H (3)不良方法获得的好结果
# r H( l% u- i0 V (4)他人的方法对自己没有起到实效
5 Q4 U9 l; p) {8 ] (5)以前的方法现在失去了作用
2 E% h: e% C; G, a6 k1 F 发散点越多,文思越流畅,也越能出新意。当正面思考遇到障碍时,不妨像这样从反面去思考、去分析,或许就会有新的收获。
- I$ q; G7 e }* e, X& O+ t4 S5 Z 3.逆向引申
2 n1 n# K! P; @6 N. m3 G 逆向引申,是将材料或观点向相反的方向引申、开拓,从而得到相反的结论,这种方法能够推陈出新,化腐朽为神奇。例如,2010年,腾讯公司与360软件公司的企业大战,升级到腾讯公司发表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称“将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遭到网民的强烈抗议,随后网民开始模仿腾讯公司公开信改写“QQ体”:
& n7 W' ^8 @' P- Y& k 电力公司版:我们是电力公司。我们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因我们与自来水公司吵架,我们决定对所有自来水公司客户停电,我们把要断电还是断水的选择交给您来决定!您可以选择停电不停水,但是我们必须温馨提醒您,即便您选择了停电,由于自来水公司已经被我们停电,他们也没办法给您送水。! H. ?$ Y$ n5 J, r
这些文字虽然有恶搞的成分在内,但却非常有创意,它将腾讯公司的公开信进行了逆向引申,从而化腐朽为神奇,起到了辛辣的讽刺效果。
8 p) k) v* v; R2 \ 逆向联想虽然有助于冲破思维的束缚,提炼标新立异的主题,能够培养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但要使这种思维训练和写作应用达到理想的效果,还要注意把握这样几个问题:一是要实事求是,就是我们的思考要从实际出发,尊重事实、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因为求新求异,让自己思考的结论背离客观真理,违背客观规律;二是要用辩证思维,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青年人由于生活阅历有限、思想单纯,更容易片面看问题,生出偏执的观点和结论,因此更要注意不能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片面看问题、走极端;三是要善于比较分析,即在逆向发散的同时,善于分析比较、鉴别选择,或者同中取异、或者异中求同,从而找到最佳立意角度,提炼合乎科学的、有独到见解的观点,这样才能使写出的文章,见人之所未见,言人之所未言,以标新立异打动人,以无懈可击折服人。1 S6 R4 B4 T# g" T$ K. d
(作者: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中文系教授)% {- I+ Y( t* f0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