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然 发表于 3 天前

在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利用周末时间召开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信访工作会议部署要求,总结去年以来全县信访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挑战,系统谋划下一步重点任务,推动全县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
刚才,县信访局通报了上半年信访工作情况,XX镇、XX局作了交流发言,讲得很实在、很有针对性;XX副县长对当前重点任务作了具体安排,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结合近期调研掌握的情况和思考,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望来时路,在总结成绩中坚定信心决心
去年以来,面对疫情防控转段、经济恢复发展、基层治理深化等多重任务叠加的复杂局面,全县信访系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扣“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主线,做了大量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工作,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这里,我重点讲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矛盾化解更有“温度”。 去年全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18.7%,其中网上信访占比提升至63%,重复信访率下降至4.2%,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全县信访干部“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的生动实践。比如XX镇创新“乡贤调解团+网格走访日”机制,组织退休干部、老教师、致富能手组建32支“流动调解队”,走村串户开展“板凳会”“田间访”,成功化解土地流转、邻里纠纷等积案27件;XX街道建立“信访代理员”制度,为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代反映、代跟进、代反馈”服务,让“群众跑腿”变为“干部跑路”,群众满意度从82%提升至91%。这些案例充分说明,只要我们带着感情、放下架子,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再难的问题也能找到解决的办法。
二是机制创新更有“力度”。 去年我们聚焦“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探索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比如在全县推开“信访事项全周期管理”模式,将信访工作纳入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一张网”,建立“首接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满意度评价制”闭环管理体系,对127件初次信访事项实行“清单化”交办、“项目化”推进,平均办理周期从28个工作日压缩至16个工作日,群众初次信访一次性化解率达89%。再比如针对网上信访占比逐年上升的趋势,我们升级改造“XX县信访云平台”,开通“视频接访”“智能问答”功能,安排专人24小时值守,实现“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反馈”,去年通过平台解决的民生类问题占比达76%,真正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三是队伍建设更有“硬度”。 信访工作是“磨刀石”,也是“试金石”。去年以来,我们通过“上挂下派”“实战练兵”“案例复盘”等方式,累计培训信访干部320人次,选派15名年轻干部到省、市信访部门跟班学习,在征地拆迁、房地产遗留问题等“火线”岗位锻炼干部28人。现在看,这支队伍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作风形象有了明显提升:有的同志为核实一个细节,连续3天蹲守工地走访工人;有的同志为推动问题解决,主动协调住建、资规、民政等7个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12次;有的同志在暴雨灾害期间,连续72小时坚守岗位,及时处置群众避险诉求。这些“接地气”的担当、“冒热气”的付出,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信访干部“为民解难、为党分忧”的政治责任。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县各级各部门协同作战的结果,是广大信访干部辛勤付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奋战在信访工作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二、把握新形势,在直面问题中强化底线思维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信访工作面临的形势更趋复杂。从上级通报看,今年1-7月,全省信访总量同比上升5.3%,涉及城乡建设、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类问题占比超过60%;从我县实际看,虽然上半年信访总量同比下降,但仍存在一些短板弱项,需要我们高度警惕、认真解决。
一是矛盾隐患“触点”增多。 受经济下行压力、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影响,部分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工程款结算纠纷等问题有所反弹;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老旧小区改造、征地拆迁等领域因利益分配引发的矛盾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比如部分小区房产证办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规范等,虽然经过多年努力,但仍有个别群众反复反映。特别是近期,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个别乡镇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中的争议问题重视不够,导致群众多次越级上访,这说明我们的源头预防还存在薄弱环节。
二是基层基础“支点”不牢。 有的乡镇(街道)对信访工作重视不够,存在“重发展、轻稳定”倾向,主要领导很少过问信访工作,对苗头性问题“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的村(社区)干部做群众工作能力不足,面对群众诉求要么“躲、拖、推”,要么“简单粗暴”,导致小问题拖成大问题;还有的部门联动机制不健全,遇到跨领域、跨层级的问题,相互踢皮球、打太极,让群众“来回跑、反复找”。比如近期XX村因灌溉用水纠纷引发的集体访,涉及农业农村、水利、属地乡镇等多个部门,但由于沟通协调不畅,问题拖延了半个月才解决,群众意见很大。
三是网上信访“痛点”凸显。 虽然我们的“信访云平台”运行逐步规范,但仍存在一些短板:有的干部对网上信访重视不够,存在“重网下、轻网上”倾向,对网上的群众诉求回复不及时、办理不认真,导致重复投诉;有的平台功能还不够完善,比如智能分类识别准确率不高,群众反映的问题有时被分到不相关的部门,影响办理效率;还有的干部对网络舆情研判能力不足,对一些苗头性的网络舆情反应迟缓,没有及时介入引导,导致小事变成热点。这些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就会影响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同志们,信访工作是观察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是检验干部作风的“试金石”。当前我县正处于“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期,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攻坚期,越是任务繁重,越要稳住信访这个“基本盘”。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信访问题看似“鸡毛蒜皮”,但背后连着民心向背;看似“个别现象”,但往往反映全局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小问题可能拖成大问题,小矛盾可能激化成大事件,甚至影响社会大局稳定。全县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落实到位”的执行力,把信访工作抓得紧而又紧、实而又实。
三、奋进新征程,在守正创新中开创工作局面
做好今年信访工作,要坚持“稳”字当头、“实”字托底,聚焦“控增量、减存量、防变量”目标,重点抓好“三个强化”:
(一)强化源头治理,在“防”字上下功夫,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发生,把可能引发信访问题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是做好信访工作的治本之策。一要深化“网格+信访”融合。把信访工作纳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依托现有的1234个网格,推行“网格长+网格员+楼栋长”三级包联机制,每月开展一次“敲门行动”,重点走访困难群众、信访老户、涉军人员等群体,全面掌握社情民意。特别是要建立“网格矛盾台账”,对排查出的苗头性问题,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档”,明确责任人和化解时限,做到“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比如XX镇推行的“网格民情日记”制度,要求网格员每天记录群众诉求,每周汇总分析,每月向乡镇党委汇报,去年以来通过这个制度化解了83件潜在矛盾,这个经验要在全县推广。二要强化“重点领域”攻坚。针对城乡建设、劳动保障、涉法涉诉等信访高发领域,由分管县领导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比如针对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要在8月底前开展“清欠专项行动”,对全县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情况进行拉网式排查,建立“欠薪台账”,实行“一案一专班”,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针对房地产遗留问题,要成立由住建、资规、税务等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明确“办证难”“交房难”等问题解决时限,给群众一个明确答复。三要注重“法治思维”引领。坚持依法处理信访问题,严格落实《信访工作条例》,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法律、理性表达诉求。要加强对《信访工作条例》的宣传,通过“法治赶场日”“信访故事会”等形式,普及信访知识,让“依法信访、理性维权”成为群众共识。对无理缠访闹访、扰乱公共秩序等行为,要依法予以打击,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氛围。
(二)强化机制创新,在“畅”字上求突破,让诉求解决走高效路径
机制活则事业兴。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必须破除思维定式,创新方式方法,让信访工作更接地气、更有效率。一要完善“首接首办”责任制。对群众初次信访事项,实行“谁受理、谁负责、谁督办”,明确办理时限和质量要求,坚决杜绝“踢皮球”“打太极”现象。县信访局要建立“首接首办”台账,对超期未办结、群众不满意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约谈相关责任人;对因办理不力导致矛盾激化的,要严肃追责问责。二要推行“领导接访”常态化。严格落实县领导“每月固定一天接访、每周随机接访”制度,对重点信访事项实行“包案化解”,做到“问题不解决不销号、群众不满意不收兵”。特别是对涉及人数多、社会影响大的群体性事件,主要领导要亲自包案、亲自协调、亲自督办,确保问题解决到位。三要推进“数字赋能”提效。以“XX县信访云平台”升级为契机,打通与公安、民政、人社等部门的的数据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要开发“信访事项进度查询”功能,让群众通过手机就能了解办理情况;要引入“智能评查”系统,对信访事项的受理、办理、反馈等环节进行自动评分,倒逼责任落实。比如XX市推行的“信访事项电子档案”,将纸质材料全部转化为电子数据,不仅节省了存储空间,还提高了查询效率,我们可以借鉴这个做法。
(三)强化能力建设,在“硬”字上练队伍,锻造信访工作铁军
信访工作是“锻炼干部的熔炉”,也是“检验作风的考场”。要把加强信访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抓,着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信访铁军。一要提能力。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跟岗学习”等方式,重点提升干部政策运用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应急处置能力。今年要举办2期信访干部培训班,邀请省、市信访部门专家授课,同时选派30名干部到省、市信访部门跟班学习,让干部在实践中增长才干。二要转作风。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建立“信访干部联系群众”制度,要求干部每月至少深入基层调研2次,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了解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三要严考核。将信访工作纳入乡镇(街道)、部门年度综合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对工作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因责任落实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的,实行“一票否决”,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同志们,信访工作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人民群众,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访是送上门的群众工作,要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加以改进,更好为群众服务。”我们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信访工作作为了解民情、集中民智、维护民利、凝聚民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
最后,我想用三句话与大家共勉:第一句是“心中有党”, 始终牢记信访工作的政治属性,把党的领导贯穿信访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第二句是“心中有民”, 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我们的“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幸福指数”;第三句是“心中有责”, 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我相信,只要全县上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任务落实,就一定能够开创全县信访工作新局面,为加快建设“XX”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全县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